供给侧改革,“改”出一个未来
没有谁能置身于市场之外。青海工业重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这几年也面临着自身产业结构偏粗、偏重、偏短及工业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困难。但是,如今这里的企业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一步步打开局面,寻求再发展。
作为主抓生产的副总经理,耿继安是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管理层里每天睡眠最短的人之一。他说,以前,他晚上也就睡四个小时,凌晨一点钟睡,早上五点钟就醒了,为什么呢?公司情况非常困难,他要考虑厂子里面五百名员工的吃饭问题。
现在不一样了,虽然耕继安每天还是睡四个小时,却是因为他们正在进行技改。技改完成后,他们厂子就有希望了。
回想2008年,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刚刚落户格尔木市工业园时,那可真叫一个风光:拥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冶炼技术,不愁市场和销量;员工数百人,个个精神抖擞,能到西豫上班,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然而好景不长,短短四年,昔日热火朝天的西豫公司,竟然因为技术无法跟进,在同行中越来越落后,几乎变成了“僵尸企业”。
笼罩在厂房上空的乌云何时能散?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供给的这一侧,自己能做些什么?公司上下痛苦地思索着。
2015年1月的一天,耿继安接到一个电话得知,总公司打算投资2.9亿元实行技改,彻底扭转年年赔钱的局面。他回忆:“我当时特别高兴,差点跳起来了,向董事长打电话问了好几次,生怕这个消息不实。”
有了资金扶持,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开始筹备购进新设备,培训员工,厂子瞬间充满了生机,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力量。耿继安感慨:“对我们来说,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技改,还改变了我们的观念、革新了我们的产品。降本增效虽然只是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是一个阵痛的过程。”
供给侧改革,为很多像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一样的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在格尔木市昆仑经济开发区,这样的企业还有许多。
格尔木拥有丰富的镁资源,可是鞠道源刚到青海百事特镁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时,还是犯了一阵愁。“镁能干什么?怎么才能把产品卖出去?卖出去了怎么确保长期的销路?”带着一系列疑问,鞠道源仔细分析市场后,将目光定在了高纯氢氧化镁上面。
手机触屏玻璃以及核电站电缆、海底电缆等所用的电缆中,都要用到高纯氢氧化镁,市场应用十分广泛。而鞠道源发现,国内企业用的基本上都是进口产品,而进口产品的原材料实际上又都是“中国制造"。
守着这么好的镁资源,为什么要让进口产品垄断市场?鞠道源在不断摸索中明确了一个方向:通过节能降耗,优化工艺的途径,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高端镁产品。经过努力,现在公司通过和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以及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科研团队的合作,大大地提升了利用率,氢氧化镁的纯度已经达到98.5%以上,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利用柴达木盆地丰富的水氯镁石为原料,青海百事特镁业有限公司成为了目前国内在产的最大的化学合成高纯氢氧化镁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国内首家万吨级化学合成高纯氢氧化镁生产企业。
一次一次努力,一次一次尝试……在格尔木,和青海西豫、青海百事特一样,面对低潮,企业正在以最大的努力,奋力前行。每走一步,都在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过程虽苦,但这些企业人的眼中,依然充满走向未来的坚定信心。